本文 18313 pv

0

陆川新片《南京南京》电影

© kekehu / 音频视频 / 2009.05.19 / 18:52 / 18313PV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片名:《南京!南京!》 City of Life And Death

    我也看了这部电影,是从电影院看的,人生头回进电影院看正版国产电影,当然也是自己花钱,就是感觉电影院有点冷。
我看完出来就知道这部电影肯定会被人骂。给我的感觉结局很烂。我总感的历史被改的太严重了,角川这么一个角色并不具备代表性和说服力,而且将太多的反思集中在了角川这个角色上面,难道日本侵华暴行是这样的吗?

以下是某网友的对南京的影评写的不错引用一下:

引用
        这是我最后一篇写《南京!南京!》的文章了,因为我在观影的时候,就发现了这三个问题:抵抗、震撼和角川。《南京!南京!》被赞也好,被贬也好,主要出发点,还是在于观众是否认同了角川这个角色的设置。赞的人认为,通过角川视点,电影揭示了战争对于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军人所产生的影响,反思了战争对双方同等的残酷;贬的人则认为,角川的设置有美化讨好日本之嫌,是对国民精神的一种侮辱。其实在我看来,引起这场争议的根源,在于角川这个角色塑造得到底具备不具备代表性。

        开宗明义,我的个人立场是陆川并没有令角川这个角色体现出一种代表性。正式这种代表性的欠缺,成为了网友口诛笔伐的突破口。尽管陆川并没有任何投敌献媚的嫌疑,但影片中角川代表性的设计欠缺,却导致了众多影迷对陆川本意的误读。我们应该体谅陆川的良苦用心,并同时希望他下次拍戏的时候,更多地考虑一下当下中国人的普遍的影片欣赏水平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以如下两点,来质疑角川这个角色的代表性之不足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,将太多的反思集中在了角川一个人身上。影片上映前,陆川多次在活动中提到主创人员阅读了大量的日本兵日记。他们之所以创作出角川这么一个角色,就是想把日本兵日记里那些真正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心态所表现出来。然而,在电影的创作中,主创人员们把这种普遍的恐慌空寂的心理及对战争的反思,都集中在了角川这么一个角色上来。和角川同行的其他日本士兵,仍然是清一色的传统形象——残忍凶暴的禽兽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过于集中的处理,使得角川成为了日本兵里的一个“另类”。看看角川的兄弟们看角川的眼神,听听角川的兄弟们对角川说的话语。那是一种看待异类的不解和迷惑。我们如何能够从一个独立出来的,另类的人来看他所在的整体呢?举个例子,我的一个女同事就很喜欢龟梨和也,那能代表我们整个公司都“哈日”么?用一个日本兵的反省,就说服我们宽恕整个民族,就是把我们当愚民了!

        第二,角川在军中的地位不具影响力。我们都明白,一场战争的爆发,往往是有几个别有用心的位高权重的人策划的。我们常常用来给日本人民开脱的一个理由就是,日本军人都是“军国主义”中毒者。既然如此,只要施毒者行恶之心未去,中毒者依然会为其卖命,继续扮演着禽兽的职能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看到,《南京!南京!》中的那个军官,那个可以“说话管用”的军官,从始至终没有为自己的行为做过任何反思。他的身上没有对陆川阅读过的日记有任何体现。这才是一种可怕。纵使有千千万万个角川,但只要还存在这个军官,角川就依然无法清醒地做其想做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又谈到了《辛德勒的名单》。该片也有敌人视角,而且是一个有生杀大权的高官。这样一个可以左右战争局势的人开始反思战争带来的伤痛,才能真正给人以希望。当然了,日本的高层至今都没有反思。我们也没有办法“美化”日本的军官。这正是我们的南京大屠杀题材,无法更进一步的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 经过以上两点分析。我认为,《南京!南京!》片中的角川一角,并不具备代表性和说服力。他是导演结合了戏剧冲突和日记资料后创作出来的一个电影角色。单从一个但应角色的塑造出发,尚算合格,但是如果硬要赋予其反思日本侵华暴行的象征意义,则是万万不妥。

南京南京下载地址

本文有 0 篇评论

发表你的见解

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
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emot
emotemotemotemotemot